1.减值计提的概念
减值计提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应对商业风险而设立的准备金,代表了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的发生。它可以应用于各种资产,包括存货、固定资产、投资类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2.减值计提的原则
(1)决策使用完全或部分废弃资产的净现值或其他可靠估计值。
(2)特定资产的减值损失应交叉检验和确认。
(3)财务报表应合理反映未来预期风险的影响。
3.减值计提的影响
(1)会计利润:减值计提直接影响会计利润,因为会计利润是在减去费用之后计算的。
(2)经济价值:减值计提将资产价值降低,降低了企业的股权价值和债权价值等。
(3)信誉风险:减值计提向外界传达出企业经营风险,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市场信誉。
4.减值计提的计算方法
(1)存货减值:按照堆存原价法进行计算。
(2)固定资产减值:按照净书值法进行计算。
(3)投资减值:按照个别和集中对比法进行计算。
(4)无形资产减值:按照确定无法收回现金流量法进行计算。
5.减值计提的识别时机
(1)存货减值:根据存货的实际情况进行至少一年的库存产能估计。
(2)固定资产减值:发生亏损时或发现资产价值低于净账面价值时。
(3)投资减值:每年都要进行评价,发现风险较高时应及时计提。
(4)无形资产减值:每年都需要进行评估。
6.减值计提的处理方法
(1)减值计提科目:应分别分门别类列在“管理费用”和“财务费用”中。
(2)减值计提抵消:减值计提后的剩余净值应和原有的其它账目相抵消。
(3)减值计提调整:减值计提应具有调整性,每年都需要根据未来走势来进一步运作,并及时调整。
总结:
企业进行减值计提是合理的经营行为,但需要在明确的原则和方法下进行。准确地识别减值计提的时机是关键,只有及时的识别才能更好地应对商业风险。企业要注重减值计提的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,保持透明度和合规性,同时也要注意减值计提对信誉风险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