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年投放鱼苗近7000尾,包括鲫鱼、鲤鱼、黄辣丁等多个品种,采取‘支部+公司+合作社+大户’模式发展,既带动群众增收,又增加村集体经济。”站在田坎上,基地负责人周忠凯高兴地说。
这里是道真自治县三桥镇塘村村“稻+”生态养殖基地。近年来,塘村村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发展生态“稻+”种养结合200余亩。正是火热的季节,绿波荡漾的稻田间,鱼欢成群,稻穗随风摇曳,丰收的图景铺展开来。
【资料图】
丰收图景源于创新。近年来,道真自治县充分利用生物共生原理,探索“稻+”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模式,积极推广稻+鱼、稻+鸭、稻+蛙、稻+油、稻+菌等稻田综合种养,形成优势互补、资源综合利用,实现一地两用、一水两养、一季双收,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。至目前,该县共推广“绿色稻+”综合种养工程1万余亩,其中2000亩为市级稻渔综合种植养殖提升示范基地,预计实现水产品产量3000余吨。
放眼黔北千重浪,喜有鱼翔水中欢。眼下的黔北遵义,绿色大地不仅生长着庄稼,还有多种形式的养殖业,其中,水产养殖成为遵义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道风景。
长长的水槽,流动的活水,成群的鱼儿来回游弋,不时嬉戏飞溅浪花朵朵。在播州区红笑康公司养殖基地,一种绿色健康异位柜式循环水养殖模式正在全面开启。这里,以“乌江鱼”地标品种为主,把生态、安全、休闲、科学研究、新技术、新品种展示、技术服务相融合,结合产学研推用,利用物联网技术,主要从事水产苗种繁殖与养殖、经营与销售,而今已成为贵州柜式易位智慧渔业的示范基地。
“提单产、强示范、带农户。”播州区按照这一发展思路,大力开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、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推广、养殖用药减量、种业质量提升等四大行动,深入推进设施渔业养殖。
“乌江鱼”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是播州区多年培育的水产品牌。传统的网箱养鱼因环保要求被禁后,“播州乌江鱼”何去何从,播州区改变思路,整合废弃矿山、山塘等资源,试点探索高位池循环养殖、鱼菜共生种养殖循环模式,采取网箱转产上岸渔民技术入股分红,带动村集体土地入股分红,就近农民务工分红,围绕做大做强“播州乌江鱼”产业,结合乌江豆腐鱼、乌江糟辣鱼餐饮文化特点,打造设施养殖、餐饮、渔事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“养殖+餐饮+加工”融合发展新业态,突出发展一批养殖+餐饮结合型、垂钓+餐饮结合型、旅游观光+餐饮结合型、城郊池塘型、库区垂钓型休闲渔业主体,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带动专业从业人员500余人、灵活就业人员8000余人次。截至目前,实现水产品产量达8500多吨,产值达2.28亿元。
值得关注的是,科技赋能正在产业生态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,播州区推行的“鱼粪提取技术、质粒挂膜技术、鱼菜共生技术、菌藻控水技术、微孔增氧技术、数字渔业监测技术、健康养殖技术、稻田综合种养技术”八项新技术,以产业需求为导向,实施高位柜养鱼、低位池塘养水,养殖尾水经过机械过滤、生物挂膜、植物吸收等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,产生养殖鱼生态、排放水生态“双生态”效应,推广环保型设施渔业,推动节水、节地、节能、节药“四节”,建立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3家、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1个、标准化养殖乌江鱼基地2个、省级生态渔业先进企业1家、市级生态渔业龙头企业5家。
“洞林山水”绥阳,立足水资源做活“鱼文章”,利用独特的冷水资源,发展冷水鱼(鲟鱼)产业,重点打造鲟鱼全产业链规模化、标准化、生态环保化养殖基地,推进养殖尾水综合治理,实现冷水鱼产业裂变式发展。近年来已在该县枧坝、茅垭、旺草、太白、黄杨、小关等镇乡稳步推进鲟鱼养殖发展,全县鲟鱼养殖企业发展20多家,养殖面积40000平方米,养殖产量预计达2000多吨,产品出口越南、老挝等国家,经济效益显著提升。
遵义市积极探索推广节水环保型生态渔业,创新发展节水生态渔业强化水产品供给路径探索。2017年以来,遵义市为消除网箱养殖对水体造成的污染,牢牢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,保护和修复水域生态,全面拆除养殖网箱1690多亩,水产品总量减少4万余吨。
据介绍,网箱养殖拆除后,水产品供给主要来自池塘养殖,但存在传统池塘养殖方式基础设施落后、养殖技术更新慢、种业发展质量不高、饲料转型升级慢、疫病防控压力大等现象。正是基于这一背景,创新养殖方式,提升渔业发展质量,加大水产品供给力度,加快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。
客观的事实摆在面前。遵义市水库资源丰富,有乌江渡水库、构皮滩水库、思林水库、方竹水库、石垭子水库、鱼塘库区、圆满贯水库、杨家园水库等大中小型水库590座,还有4090座山塘。然而,大水面多涉及航道区域或因生态保护红线被列入禁止养殖区,而池塘养殖规模小、不集中连片,加之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大,既要保护“水”,又要养殖“鱼”,无“水”则无“鱼”,这样的“鱼”“水”关系,倒逼走出发展新路:节水生态渔业是当下和今后渔业发展的主要方向。
“简单地说,节水渔业是指节省用水的渔业养殖方式。具体内涵主要指在传统渔业基础上,通过发展节水型品种、优化生产模式、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、设备及生物技术、科学的管理手段等,达到减少水资源消耗量,提升水资源利用率,同时保证水产品产量和质量以及水域生态健康的渔业。”遵义市农业农村局一位专家说,在渔业生产中能够减少水资源消耗、对水环境不造成污染的养殖模式可以列入节水生态渔业范畴。“当前,节水渔业模式仍然处于初期探索阶段,但开展节水渔业,能有效地解决水资源日趋匮乏以及水环境资源污染严重问题,是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。”那位专家说。
科技赋能正在发力,节水养鱼正成新景。到目前,遵义市探索推广的节水渔业技术模式主要有高位池养殖、陆基圆池养殖、池塘(山塘)工程化循环水养殖、集装箱养殖、工厂化养殖、冷水鱼养殖、稻鱼综合种养等。其中,设施渔业企业40家,冷水鱼(鲟鱼)养殖经营主体29家,规模50亩以上稻鱼综合种养经营主体41家,辐射带动水产养殖面积超过40万亩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其伦
编辑 吴浩宇
二审 孟锦群
三审 唐正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