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地铁偷拍”滑向失控,刹车应该怎么踩?
钛媒体APP 2023-06-16 12:53:52

图片来源@视觉中国


(资料图)

快一周过去,广州地铁8号线 “大叔被疑偷拍自证清白后仍遭女子曝光” 事件引发的风波,仍然处于风口浪尖,相关话题不断冲上各大平台热搜。

此后,当事女子发微博道歉。是非曲直,已然清楚,那就是女子行为是错误的,但大叔及其家属对此选择谅解后,事件本身按常理来说就应到此为止。

后续,应通过对类似事件的理智探讨,比如偷拍如何界定,维权正确方式,“摄像头时代”如何避免多疑与误解等等,凝聚网络言行共识。

接下来事态发展,却超出预料。需要思考、探讨的声音,变得很小,反而是部分不接受“道歉”的网友,对该女子进行批评,甚至有的通过人肉搜索,曝光其个人真实身份、指控过往“霸凌行为”。

此后,又有更多网友和官媒指出,对该女子的人肉搜索,也是一种“网暴”行为。但这种观点,又引起个别网友的恶意引战,发布明显违规言论。

“地铁偷拍事件”就这样一波三折、愈演愈烈,甚至有滑向不可控边缘的危险。

类似情况,并非个案。那么,众声喧哗乃至混战,是如何产生的?人人皆可自我表达时代,刹车应该怎么踩?

这些问题,考验着个人、平台、监管部门以及整个社会。

01 众声喧哗中走向失控

“地铁偷拍事件”,实际上只是近期类似“女性指控”事件中关注度最高的一件。但体现出来的都是同样现象:无论是支持、赞同、反对还是批评,网友纷纷各执一词,情绪对立。

背后孰是孰非,难下整体定论。即便不同群体网友之间,站在各自角度,以各自道德标准,进行的评论、骂战、掐架、冷嘲热讽、性别对立……是正常的观点表达,还是涉及网络暴力,都需要结合具体语境,抛开性别对立,穿透情绪迷雾,才能判断。

伴随数字设备的进步,近年来公共交通偷拍事件频发,甚至形成偷拍产业链。女性对偷拍问题越来越敏感,维权意识也变得越来越强。在此背景下,通过网络渠道进行维权,也是应有手段。

而面对女子诬陷视频的明显过错,以及道歉后仍“无法原谅”的网友,在正常范围内适可而止的关注、监督甚至批评,也可以理解。毕竟,批判性思考可以推动对合理合法维权的探讨。

但部分网友对涉事女子进行人肉搜索、人身攻击,甚至曝光其个人信息,其极端行为已经超越了客观事实先行,更无关“正义”——演变为“借题发挥”宣泄戾气和负面情绪的出口,浑然不知这可能涉嫌“网暴”。

这就是著名的网络群体极化现象。这个由詹姆斯·斯托纳经过大量研究后得出的概念,指出有些人在群体意识下,往往走向极端,或者铸成大错并带来混乱。

最终,一件小事,因为情绪对立造成网络秩序混乱。真正值得关注与讨论的问题,甚至真相,都被忽视、掩盖和消解,众声喧哗中“一地鸡毛”。

可以说,“地铁偷拍事件”风波愈演愈烈,正是由这部分情绪化、极端化的网友,不断牵动汹涌情绪和疑问所推动。

在事态逐渐“失控”情况下,部分网友对其进行反驳对线,以及官媒下场发声、平台对部分极端网友的处理,本是应有之举。但显然,这又会引起新一轮的冷嘲热讽和骂战。

类似案例,着实不少。在寻亲男孩刘学州、粉发女孩、坠楼身亡母亲等背后,都可以见到类似对线。遗憾的是,那些理性的、关注和探讨背后议题的声音,往往容易淹没在更多情绪浪潮,甚至恶意中伤、践踏隐私中,最终因“网暴”产生诸多悲剧。

02 规则缺失才是症结所在

那么,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?是否因为网络和平台,将这种恶意放大?

人人皆可“自我表达”的网络时代,人的确容易被情绪化所左右,放弃思考、盲从跟风。

但规则的缺失,才是核心原因。

比如,对“地铁偷拍”女子铺天盖地的批评,怎样才是适可而止的?批评声音中,哪些是正常观点表达,哪些行为和言论又是恶意诽谤,甚至涉嫌“网暴”的?

这些,当下没有规则来明确界定。

其中,包括当前对“网暴”没有明确界定——虽然近年来有关部门一直没有停止治理和打击网暴,构建了多维度、多层次网暴治理规范体系,但对网暴定义仍存在一定模糊界限,整治时缺乏具体操作程序和规则。

这是网暴顽疾难除,被网暴者取证难、维权难、控诉难的根本原因。“比如‘出门注意安全,别被车撞了’,不同场景、语境下,就会产生不同解读。”有观察人士指出,有时因为一个谐音梗,一个表情包,就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,形成“网暴”。但谐音梗、表情包是否违法违规,目前同样没有并且规定。

来源:《三年A组》

规则的缺失,界定的模糊不清,也让那些拥有强大技术的平台“畏手畏脚”。

作为眼下最行之有效第一道防线,对微博、抖音、知乎、百度、虎扑等社交和直播平台来说,网友管理和应对机制不同,但总体来说大多是通过人工+技术手段,事前“用户自主设置+平台介入监测”防控,事中技术过滤、开放投诉入口、切断传播链路,事后封号、禁言处理的模式。

但平台不是执法机关,除了明显的造谣、诽谤、谩骂、恐吓等,平台可以明确定义和治理,其他内容,由于缺乏具体规则和实施细则,难以对每条信息进一步区分网暴侵权与言论自由的边界,也就不容易及时发现与制止。

某种程度上,正是因为平台对网络言论、网络暴力难以界定和判断,造成的现象是,随便点开一条热搜,都可以看到底下有人在吵架。观点、偶像、地域、性别,都可以成为吵架理由。甚至,很多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。

03 如何让争议回归理性

在事件争论中,也有不少对于热搜的质疑。比如有人就认为,这是热搜在控制舆论,引导事件走向。

这不仅是某款产品的“苦衷”。一个客观事实是,从BBS到播客、微博、朋友圈、短视频,只要互联网、社交媒体等存在,就没法完全杜绝争议,成为部分网友负面情绪宣泄出口。

其根源,可以在美国学者桑斯坦提出的“信息茧房”中找到答案:人们只对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自己选择的信息、领域进行了解,即人们只听他们选择和能取悦他们的东西,对外界信息很少接收。

久而久之,就会产生“回音室”倾向,导致用户意见极化,形成“信息茧房”,从而产生价值观偏差。目前,“信息茧房”、“回音室效应”是全球社会面临的普遍问题。

尽管争议重重,但作为解决信息泛滥、适应用户需求的必然产物,平台和工具存在的必要性,包括带来的价值与意义,也是毋庸置疑。

比如“黑导游”“天价菜”“雪糕刺客”“五一民宿涨价毁约”等等,这些热点事件通过登上热搜,形成网络关注,最终推动事件解决、社会进步。

这个过程中,涉及的言论是网暴吗?热搜是否应该对其处理?除了个别网民极端言论,整体上,是平台确保网民知情权,承担网络公共利益职责,发挥社会共识和舆论场的价值体现。

“语言具有高度的个性化、情景化和场景化特点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、博导支振锋在一篇文章中写到,鼓励言论表达与打击语言暴力之间,必须进行明智权衡,进一步区分网暴侵权与言论自由的边界。

只有规则明确,在处理各类事件时,才能“让本人得到教训,公众得到教育,善良得到尊重”。

“大叔被疑偷拍自证清白后仍遭女子曝光”也本应如此,遗憾的是,最终因为规则未明,偏离了预想方向。

而对每位网民来说,更明晰的规则,也是破解自身认知“信息茧房”,让自己的网络语言表达,更理性的关键一步。

“地铁偷拍”滑向失控,刹车应该怎么踩?

2023-06-16

每日观点:欧洲央行决定再次加息25个基点

2023-06-16

合伙人有哪些出资义务?合伙人出资有哪些形式是法律允许的?合伙人有承担合伙事务的义务吗?

2023-06-16

当前动态:OPPO Watch 3 智能手表溢彩蓝版本今日开售,到手价 1499 元

2023-06-16

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分数线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录取分数线

2023-06-16

陈伟霆玄甲军何在多少集 陈伟霆凌王里召唤玄甲军第几集|精选

2023-06-16

环球热头条丨扬法治利剑 护鱼跃虾欢

2023-06-16

中科院:自主研制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模型问世-当前最新

2023-06-16

天天热资讯!收购纬创后,又对中国手机露出獠牙,印度的贪婪嘴脸彻底暴露

2023-06-16

“一站式”社区服务综合体!嘉定新成“我嘉·邻里中心”正式启用_头条焦点

2023-06-16

世界聚焦:第十五届海峡论坛6月16日在厦启幕

2023-06-16

魏牌高山内饰实拍图曝光;腾势D9登顶MPV市场销冠丨MPV新闻-焦点速递

2023-06-16

焦点观察: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志愿填报草表使用说明

2023-06-16

外卖员受伤 交警帮忙送订单_焦点消息

2023-06-16

环球精选!雷柏VT350S双模游戏鼠标实测,V+无线游戏技术加持,快到起飞

2023-06-16

除锅底油垢的最好办法_炒菜锅底油垢太厚了怎么去除

2023-06-16

通州“车祸”中救人的外卖小哥找到了!他正顶着烈日送外卖

2023-06-16

绝美的海洋之星:马尔代夫海滩

2023-06-15

四川21个本科专业排全国第一_环球最新

2023-06-15

焦点快报!壁虎为啥是五毒之一_壁虎为什么是五毒之一

2023-06-15